传承·发展:浙派人物画学术研讨会纪要(续十一)
/范达明整理/
时间:2010年10月26日(星期二)下午13:30—18:00
地点:杭州蓝天清水湾国际大酒店三楼文一阁会议厅
议题:(1)传承·发展:浙派人物画之我见 (2)画展评议
主办:浙江省文史研究馆、浙江省中国人物画研究会
冯运榆:蒋跃先生讲得扼要、透彻,下面有请吴先生,前不久我经常和方增先先生通电话,在电话里在聊。有一次聊到一点,我印象特别深刻:方先生说,卢坤峰说了一句话,这句话是:不讲笔墨,中国画完了;第二句,他说吴宪生说:没有造型,人物画完了。我印象很深刻。浙派人物画就是要讲笔墨、传统、造型,而反映生活现在天下太多了,恰恰这两点如果丢掉,那中国人物画就完了,所以现在请吴宪生老师谈谈“完了”的事情。
从气、从情、从神,代表了50年代三个主要不同的中国人物画连接方向
吴宪生(参展画家,中国美院教授):刚才提到的这句话,其实是我看了方老师画展之后写的一篇文章里提到的,我后面补了一句,我说画人物画的人,假使造型上不去的话也基本没有戏了,方老师觉得我说的有一点道理,所以他在不同的场合也提到这个问题。刚才很多老前辈都说了,在浙派人物画发展过程中我是一个后来者,在国画系呆的时间也比较长,从上学到现在也有30多年了,在座各位不但有我的老师,也有我老师的老师,接触到浙派的老一辈,包括受到一些中年画家的熏陶我感到非常荣幸,从他们身上吸收了很多高尚的人品,这些我就不再说了。我要补充一点,刚才范达明先生提到浙派人物画的三个来源,我稍微有一点不同的看法。我比较同意李延声先生说的,在50年代的时候我们中国人物画,按照平常的惯性思维去认识,一般分为三个大的方面:一个是蒋兆和、徐悲鸿这一路的,是从素描当中来的;另外一个是黄胄这一路,从速写中来的;还有浙派,浙派简单地说也是从素描中来的,但是我们的素描和徐悲鸿、蒋兆和的素描是有区别的。区别在哪里?包括后来方老师写的那一篇文章,实际上它更多的东西是从西方结构学的理念来研究这个造型的,结构学造型里面推出的一门东西就是人体结构,这个是从教学上去梳理了这么一套教学的办法。结构学在西方最早的时候,在文艺复兴之前,都是从结构出发的,包括文艺复兴之前的大家,我们现在在编世界素描大全,原来我们以为是我们发明的东西,实际上人家老早就做了。在文艺复兴之前,早期的东西都是以结构为主体。徐悲鸿他们的素描研究,徐悲鸿的东西主要从哪里来?主要是从法国画家普吕东这里来,比较讲究明暗塑造和形神塑造,但是方老师他们强调的东西是从结构出发,和那个东西是不一样的。
再一个,在着眼点上也有所不同。黄胄比较讲究生活气息,有一种鲜明的气息,他的大部分作品从速写当中捕捉很鲜明的气息,那种气息是一般人达不到的,比如草原上的奔马,在草原上的少年骑着马奔过去,那种气息是很重要的,那种动感一般人也做不到,我觉得黄胄更重气,徐悲鸿更重情,是悲情的情,所以有了徐悲鸿的《愚公移山》。方老师我觉得更重人物的神,我们中国画讲以形写神,方老师在传承上做得比他们还要好。方老师在浙江美术馆办展览,我跟他交谈的时候,他说我始终把人物传神的“神”作为我研究的重点。一个是从气,一个是从情,一个是从神,我觉得这个是代表了当时上个世纪50年代三个主要不同的中国人物画连接方向,后来因为有了《粒粒皆辛苦》,就在原来的基础上更加丰富起来了。这是对历史简单的回顾。
第二个,谈浙派人物画本身的问题。刚才各位老师也谈了很多,我觉得浙派人物画是不可重复的现象,它作为艺术,老先生那一辈达到那样一个高峰,我们后人很难在他那个程度上超越他们,老一辈先生走的那些创造的经验我们可以借鉴,但是他们的道路是不可重复的。就我们自己来说,我觉得一个人物画家你面对的是人,是你对人物的感觉,把你对人的理解表达出来就可以了。你不要想得那么多,又想笔墨,又想形式等等,这个东西不用你想,你动用一切手段把你对人物的感觉和理解表达出来,我觉得这是一个人物画家所要有的责任和意识。有些人说写实的东西形而下,文人画的东西是形而上的东西。我就说我甘心做一个形而下俗的画家,我就讲这么一点。谢谢!
冯运榆:吴宪生老师说俗,我看都是不俗,大家都很清楚他这几年很有成就,在刻画人物形象的深度上,我觉得是超出一般人之上,这次展览当中有他一系列的东西是挺惊人的。接下去我们要请上一次浙派人物画学术活动的主持者卢炘先生,他的书我都看过,他的学术成果也是不可估量的,请他面对现在,多谈一些如何发展的问题。(待续)
范达明附注:吴宪生的发言提到了我提出的“三个来源”的说法,又讲了李延声说的“三个方面”并认同后者的说法。这里有一种逻辑或思维的混淆。“三个来源”是讲浙派人物画本身的学术构成,而李说的“三个方面”则是讲50年代以来整个国内人物画的主要状况(这个说法记得刘国辉先生就表述过)。这两者说的其实不是一回事,也并不互相矛盾(“三个方面”的说法,我也大致认同)。相反,吴说“浙派简单地说也是从素描中来的”,实际上是把问题简单化了——“三个来源”在他那里就成为了“一个来源”(也就是以素描挂帅的徐蒋的京派来源),当然他在具体问题上也必须要有一些解释的。(2011.10.14发帖时补注)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