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发展:浙派人物画学术研讨会纪要(续二十一)
/范达明整理/
时间:2010年10月26日(星期二)下午13:30—18:00
地点:杭州蓝天清水湾国际大酒店三楼文一阁会议厅
议题:(1)传承·发展:浙派人物画之我见 (2)画展评议
主办:浙江省文史研究馆、浙江省中国人物画研究会
有包容性才会增长,利用浙派人物画的资源是一种文化策略
曹工化(文化学者,中国美院客座教授):我最简单地讲几句,因为大家对于浙派已经讲了很多,我讲讲我的体会。现在在浙派的画家,我就接着刚才两个人的话讲,两个人都说了一个词,关键词,我们不要说笔墨、造型这个东西,我觉得浙派的存在和它的发展,以及它在中国美术史上的位置,在中国近代美术版图上的位置,如果没有浙派人物画,中国美术版图就不完整。我觉得要继承也好,或者要利用浙派人物画的资源,我们现在还是用了,这是一种文化策略。当时浙派人物画能在这种环境下存在是非常有智慧的,它运用了很多文化策略。在杭州这个地方,在浙派这个地方,刚刚好有两重性,实际上它用了什么策略?在继承它的文化担当、文化底蕴的时候,向大众文化考虑,比如说我们为人民服务,我们用现在的说法就是大众文化。那么在当代的社会怎么做,怎么融入主流文化趋向中去?并不是说文人画,就是把中国的文脉,核心的词——中国文脉,延续下去。如果你说我还是文人画,当时你连文人画都没有,你一定要说我是为人民服务的,我以一种特殊的方法提供为人民服务,我这笔墨就是为你服务。刚刚讲到吴宪生老师,吴老师说我就是浙派,这是吴宪生老师一种文化策略,是非常大的智慧。还有一个,方老师说得非常好,他说到了一压力,他在美院读书的时候是传承的压力,是文化的压力,每个人都感觉到文化是一种压力,所以你不可能去投靠和文脉向反的一些东西,你如果要投靠的话你也是不愿意的,因为你有担当、有压力。你如果要硬着头皮走下去,这个地方我们用妥协的方法,用现在的说法,就是我们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十二五规划提出中国式的发展环境,认为是包容性增长,其实我们浙派文化也是一个包容性增长。只有包容性才会增长,多做增长。我个人继承社会的文脉肯定有一个文化传承,包括潘天寿自己,还有刚才说的文化压力,这两个平衡就是包容性,中国文化的发展传承,实际上都有这些文化的策略在里面,包括从扬州画派开始,包括齐白石,也是有一种在大众文化当中保持自己精英文化的引导在这里,就是既和大众是一体,又和整个时代一起前进。可能说前进是不好,可能要一起再变,来适应这个时代,而在适应这个时代的时候要保持自己的个人操作,这是一个艺术家也好,一个绘画流派也好,都需要的。就像浙派人物画,它的发展,它的存在,它都是有文化策略的。这才是浙派人物画真正留给我们的财富,到什么时候都不会变的。我简单讲这些。(待续)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