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心中的“外西湖时代”留给历史
——新编《外西湖时代》首发式暨出版座谈会综述(3)
/范达明/
附录:
“外西湖时代”的由来
“外西湖时代”,是归属于中国美术学院或其前身的一个特定校史概念。顾名思义,它既是一个环境或地理位置的概念,又是一个时间或历史范畴的概念。按照目前已经约定俗成的看法,学校地处“外西湖”的前期,不管是成为流亡大学之前的1928至1937年,还是之后复员外西湖的1946至1949年,这两段时间由于属民国时代的旧艺专时期,都未进入“外西湖时代”之列。“外西湖时代”的具体时间或历史范畴,指的就仅仅是新中国成立之后,即自1949年9月刘开渠被任命为国立艺专校长开始(14个月后于1950年11月改名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至1957年夏迁址到西湖南岸的南山路之前的时间段。由于改称“浙江美术学院”校名的时间是在此后的1958年6月,所以“外西湖时代”的学校校名,基本对应于“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之校名;“外西湖时代”的内涵,跟学校的“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时期基本一致。这个时期,作为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的学校(国立艺专与华东分院),其最重要的性质,就是由原先中华民国政府管辖的一所艺术院校,转变成为了一所由共和国人民政府接管的艺术院校,它第一次成为革命新体制下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美术院校。此间,由于刘开渠院长在北京全面负责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创作活动为多,主持华东分院学校管理与教学安排的领导,主要就是作为延安南下革命干部身份的莫朴副院长了。对于这个时期,莫朴院长晚年曾有“自述”:
“解放初期,根据当时的情况,我们需要培养一批能反映现实生活的创作人员,而且当时中央也发了经过毛主席批示的、要大力发展反映现实生活的新年画的文件,形势急需一批发挥作用的美术干部,而当时国立艺专的西画是‘现代画派’。许多人只能画模特儿,离开了模特儿他画个人都画不出来,素描教学上也是搞现代派,基本的写实能力也没有。……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强调素描的基础教育,要把素描搞好,不能随随便便,而且不仅仅要会写实,而且要搞创作。……旧的学校从来没有创作。……我们的措施就是一面搞好素描基础,一面组织师生下乡,到人民生活中去,每个学期都要到人民中去体验生活。……经过这样一段时间,教学改变很快,学生对反映现实生活的能力很大地提高了。上海人美、北京人美等出版社都来学校组织连环画、年画的创作出版,并对我们学校学生的创作很满意。像顾生岳、徐永祥、宋忠元等,他们画年画、连环画既快又好。”“中国画的改革,在浙江美院主要是五六十年代。当时在教学中出现了许多尖子,我们把尖子集中起来搞中国画、研究中国画,组织他们去敦煌、去永乐宫考察临摹,也请一些有造诣的老的民间艺人来传授古典民间的传统技法和笔墨。……对于培养目标、方法,我们都有一套措施。这样,在那时教学改革的情况下,才出现了一批像李震坚、方增先、周昌谷等很有影响的中国画人物画家,也就是浙派人物画的形成。”(见《莫朴自述》,《外西湖时代》第53-54页,中国美术学院五十年代校友会编,2008年3月内部出版)
这里,莫朴先生以不多的文字,就已概括了华东分院时期即“外西湖时代”美术教学的情况与实绩:强化素描基础训练,强调体验生活,搞反映现实生活的创作,组织连环画、年画的创作出版,培养出一批适应新时代需要的中国画(后被称为“浙派人物画”) 的优秀人才。1995年11月2日,老院长莫朴先生留下题词:“愿外西湖时代的师生情谊永留”。2008年春,中国美术学院五十年代校友会编辑并内部出版《外西湖时代》,老校友兼老院长肖峰先生特为该书题词:“情系外西湖,怀念建国初”。
《校友通讯》的编印与传播
2003年11月22日,由杭州“五五”校友会为核心召集的中国美术学院五十年代校友100多人在杭州西子湖畔柳浪闻莺“倚水居”举行母校校庆75周年聚会,亮出了“中国美术学院五十年代校友会”的牌子,同时以该校友会名义编辑发刊的《校友通讯》第一期问世。该刊可以说是与五十年代校友会同时诞生的。《校友通讯》为单面打印、简单装订的16开本内部刊物。发刊词全文言简意赅:“《校友通讯》是五十年代师生聚会的产物。目的在于校友之间加强联系,增进友谊,共同回忆在母校学习与生活的情景,叙述离校后的经历与业绩等,不拘形式,各抒己见,希望校友们踊跃投稿。这期暂由杭州校友编辑,望今后各地老校友都来参与编辑为盼。”《校友通讯》第二期2004年1月15日发刊,封面印有该刊“编者寄语”:“写写老师,写写同学,写写自己,写写外西湖时期的学习生活,写写您和您熟悉的同学的工作经验和成就,写写您的可以告人的痛苦与欢乐。”此即编辑出版该刊的宗旨。
在《校友通讯》编印25期与五十年代校友会成立迎来5周年之前,该刊编辑组于2007年11月中旬起酝酿出版《校友通讯》文选事宜,刘菊清、林文霞、姜德溥等七人从已出版的《校友通讯》各期中遴选了数百篇文章,以“外西湖时代”之书名汇编结集,作为迎接母校80周年华诞的献礼。2008年3月《外西湖时代》在校庆期间内部出版发行,嗣后《校友通讯》继续编印,直到作为母校85周年华诞献礼的新编《外西湖时代》2013年8月由浙江摄影出版社正式出版,《校友通讯》已编印了30多期。新旧两个版本的《外西湖时代》的出版,实际上成为五十年代校友会所编《校友通讯》新的传播渠道。
新编《外西湖时代》(浙江摄影出版社2013年8月版)
本书是继5年前中国美术学院五十年代校友会编辑并内部出版的同名文集的彩印新编版,16开本534页(33.5印张),定价198元。刘菊清主编,林文霞副主编。它是中国美术学院五十年代校友会及其众校友为母校85周年华诞(1928—2013)呈献的一份厚礼。全书正文95篇,分上、下两编,上编26篇,属母校校友、教师、家属或校领导纪念与回忆50年代授课老师的部分;下编69篇,属母校校友纪念与回忆50年代在校同学的部分。该书特色,一是将每篇的人物评介文字与其美术作品相结合,二是以展现50年代众校友在教学、艺术创作以及学术研究上的成就为主。书前有母校50年代暨80年代老院长莫朴先生的题词(1995年11月2日)、他的后继老院长肖峰的题词(2008年春),以及本书编委会“前言”(2013年6月);书后有本书编者的“编后记”(2013年7月)。
2013年11月1-2日 (全文完)
全文原载《美术报》2013年11月16日(总1043)第32-33版
部分老校友杨成寅、韦正民、王永扬、王启禄、李贤等在涌金饭店
接受笔者访谈时的留影(5幅)
评论